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342节 (第5/6页)
br> 得,这个事第一时间就上报到何容这个明摆着必须是另有所图的人面前。 不二话,本来朝廷就对倭寇一千个一万个不乐意,只不过是没有腾出手来收拾人,故而才会一直放着,何容在这种情况下派出来,朱至的意思相当清楚,她一个武状元总不能不露两手,以至于让人觉得她莫不是假的。 就算何容现在其实依然是文官,福建巡抚,架不住她也有一颗建功立业的心,那就不用说了,倭寇敢动大明商队出海的船,这种死不悔改的国还能留吗? 何容十分明确一点,她是要来保百姓安乐,商路通畅的,因而谁要是敢抢百姓的东西,让这条商路出了问题,无须手下留情,这就该动手把他们全都解决。 因而何容向驻守边境的大将进言,值得一说的是,这位大将乃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。 能让泰定帝派到福建镇守,负责海防,李景隆本事是有的,但与倭寇讨要船只,更要灭倭寇的兵马,这事也该上报朝廷吧? 何容却道:“将在外本就改随灵应变,倭寇都开始抢他们的商船了,再不好好收拾收拾他们,这些倭寇只怕会更加得寸进尺,那对大明可不是一件好事。倭寇多年为患,扰我边境,将军镇守于此,自该清楚才是。眼看倭寇都要骑到我们头上作威作福了,再不把他们收拾,真等他们像北元一样攻破我们大明的城池,咱们才开始动手?” 那当然不能,真要这样,他们这些将士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? 不管怎么着,先把倭寇抢去的船只拿回来。绝不能让大明百姓觉得,朝廷不能为他们撑腰,叫他们东西被人抢了都无人管! 因而,李景隆领人出兵欲夺回船只,船只是拿回来了,船只上面的东西却没有了! 这,当然是不行。可是倭寇国内如今乱成一团,想找人赔,那怎么可能有人愿意赔! 让他们大明的人打碎了牙往肚里咽,怎么可以。 好在,李景隆送回北平的奏折也得到回复了。 泰定帝那里头可是有一个早就想对倭寇出兵的人,如今倭寇得寸进尺了,倭寇自己竟然管不住自己人,那就不用说了,大明亲自出手教教他们,大明的人不是他们能动的,大明的船只也绝不是他们能劫的。 行,大明兵出倭寇,兵之所致,沿海遇上的盗贼什么的,该杀的杀,该灭的灭,总之一句话,绝不能让倭寇再有危及大明的丁点可能。 何容随军出征,一开始就是个负责后勤的人,然而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