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_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436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436节 (第6/10页)

充满审美元素的瑰丽境界,审美能力越高就越能超越环境和认知的局限。

    “……

    (演讲未完,请见作话)

    作者有话说:

    “而我们很多人包括艺术生在内,对于美感的认识入了歧途,认为美术馆、博物馆的陈列品方可称之为美,却不见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素朴真拙之美;以为外国的印象派、表现派、立方派、未来派才是现代美,不知中国的实验派、生活派、写实派比西方抽象的现代派更美;以为审美趣味只能得于音乐、美术、文学、雕塑等固有途径,不知运动、劳动、工作、生活中,无不孕育着真实生动的美感,在于你有没有捕捉它们的能力。

    “譬如,一个五毒俱全、败尽家财的纨绔子,最终沦为衣食无着的街头乞丐,无数苍蝇在他头上嗡嗡盘旋,他扑到衣着光鲜的行人脚边乞食,只换来恶声的咒骂和无情的拳脚。这个现实中的人物固然丑陋,可若将他作为雕塑、绘画、音乐、文学的表现对象,借他的形象昭示社会环境的痼疾,提示社会改造和国民改造的必要性,那么这一个现实丑的人物,是否便转化成艺术美的形象?

    “再如,一个家境困窘的青年学子,家里凑不出送他上学的路费,他便只能收起唯一的一双布鞋,穿着草鞋翻山跃岭、长途跋涉,忍受脚上燎泡和血道的疼痛,一直走得筋疲力尽、奄奄一息,当此之时他只觉得痛苦不堪,有个什么法子解脱了才好。他想但凡他还有别的选择,绝不会像个走路机器似的,仿佛走到天荒地老都走不到目的地。这也是可以转化的现实丑,当这个学子学成就业、结婚生子,过上了最初期待的美好生活,就可以站在平淡的现实这头,去远远打量记忆中的痛苦经历,也会渐渐感到它的美了。当然,这个人必须先有个艰苦的奋斗历程。

    “对于一个艺术生来说,美好愉快之事可以提供灵感,其实痛苦难堪的生活经历,亦可借助联觉和想象的联合加工,变成可以供人欣赏的审美作品。而获得审美趣味和创作能力,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体验生活、感知生活。

    “所以,追寻美感体验不能教条主义,不能闭门造车,不能狭隘自限,只从公认的艺术作品中获得审美体验,要打破所谓的高雅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对立,借助丰富的生活经验,积累深刻的感情体验,以唤醒生命中有意义的官感和心动,感受生命存在之美、生活本真之美,与我们时代的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环境等产生联动,探索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的真实世界,揭露假恶丑的同时呈现真善美的哪怕一点微芒,并借助这一点微芒来撼动世界,改造世界……”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以下是作话的分界线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这个演讲算是女主角学术观点和三观的一次概括。还是你们先看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