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413节 (第6/8页)
打听校长、教务是谁,是综合大学还是专科大学。 珍卿在一旁冷眼观察,就属上官楚和卫君涵最有兴趣。三哥大致讲了综合大学的各种设置,又点明哪些院系人材最为紧缺,请在座的各位高材生考虑,但他没有叫他们帮着打广告,毕竟他要吸纳有真材实学者,还不至于来者不惧。 而后,三哥就跟继云表哥分工做饭,来不及细细谈论这件事。珍卿知道的内情不算少,便充当了答疑解惑的角色。 后来,卫君涵起身说到厨房帮忙,上官楚似乎也想跟着去,被珍卿拿个话题拦绊住了。上官楚也是个富家子弟,他对梁州大学的兴趣,更像出于猎奇探险之心。而有高堂家小要养的卫君涵,更需要一份高薪水的工作,且卫君涵学的公共卫生专业,在梁 州瘴疠之地也能施展。 珍卿陪着客人谈天说地,说到倦时叫大家起来走走,她去厨房看看是否需要帮忙。珍卿去了一趟洗手间,想到厨房看看晚餐进度时,发现里头继云表哥在忙乎着冷盘,卫君涵跟三哥在料理热菜,两个人正在认真地议论着什么。 珍卿准备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忙,刚捏着把手把门开了一条缝,就听三哥把话题很是高远深邃: “……有识之士都知道要办大学,只看我们国家由上至下,方方面面方待兴旺发展,多少机关、学校、医院、工厂需要建设完善,多少村镇需要通路通水,多少政治、外交、产业、工商的事务要办…… “孟夫子说‘七年之病,欲求三年之艾’,我们四万万人口的国家,样样事务都得想在前面。不然事到临头,就发现事事落后于人,样样捉襟见肘,没头没脑地仓促应付,焉能不败事?政府未必能事无具细地经营,我们这些不孝的炎黄子孙,不能只待政府履行职责。 “话说回来,我们的政治、经济、医疗、民生等等,哪个方面没有‘七年之病’?只指望洋人给我们培养‘三年之艾’,本就远远不够,其中又许多崇洋媚外的‘艾草’,想来多半治不了我们的‘七年之病’。 “所以,我们必得办我们自己的大学,我们需要太多专业人才,需要太多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,更需要心执爱国主义的德国兼备的专业人才,如此,则非要我们自己德才兼备的教师来言传身教不可……” 继云哥和卫君涵皆深爱国家,听三哥洋洋一番肺腑之言,不免生出强烈的情感共鸣,三个大男人凑在一起,哽咽着以热情的话语抒发胸怀。在这容易崇洋媚外的时代,他们这样忧国忧国、清高自守的人,遇一能够抒发愤懑的志同道合者,几乎值得抱头痛哭一场? 珍卿看他们像要抱头痛哭,轻轻松开门把手,带着满腹的感慨重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