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406节 (第4/8页)
漫上一阵强烈的酸楚,她问:“你们的同志,缺少一切需要的物资,你作为地下人员待在海宁,能起的作用岂非更大?” 珍卿听见荀学姐在风中笑,过了一会儿才解释道:“怎么讲呢?最根本的原因是,我们全家人都露了相,待在特务遍布的大都市,一切行动都受掣肘,留下来的意义不大。” 说着,荀学姐仰头看着天上星星,一如刚才那般静默着。珍卿由荀学姐的话,想起到培英后不久便消失的同学——荀淑卿学姐的亲堂妹荀美兰。荀美兰跟她的红、色家庭,自六三政变后就销声匿迹,珍卿再未见过这一家人,也再未听说过他们的消息。他们生死荣辱的一切际遇,都不再与杜珍卿的生活产生联系。而荀淑卿学姐,也将踏上这样的道途,乱时时节,这已经意味着永别了。 珍卿也学荀学姐仰望星空,费好久才克制住情绪:“学姐去最穷最苦的地方,是要在绝域殊方扎根,为穷苦的民众发展教育事业吗?”荀学姐低沉地“嗯”一声。 风过枝杈的簌簌之声,伴着阒寂寒夜的不明声响,在人心上镌刻着神秘的阴影,两个人双双沉默良久,珍卿扭头看向面容安详的荀学姐——她是怀志抱真的凡间勇士,珍卿再一次对她肃然起敬,却问出闲关风月的问题:“那孙离叔叔呢?” 神情淡淡的荀学姐,抄着手咧嘴笑了,她的言词却举重若轻:“道不同不相为谋。” 珍卿不置可否地点点头,荀学姐没有长篇大论,却让珍卿感到意味深长。孙叔叔随着年岁阅历的增长,他的政治立场自然会有所进化,但他还是觉得继续退让妥协,能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和平空间,他还赞成争取美国调停斡旋,以图在亡国与苟安中达致暂时的平衡。 “珍卿,我在海宁国立大学时,非常佩服孙离的学术造诣,更感念他对妇女运动的支持。公允地说,他在私德上无可指摘,若在承平年代必是完美伴侣。可是正值亡国灭种之危局,他的天真软弱着实令我心惊,我们最后谈到无话可说了。 “珍卿,我们荀家是最早的觉悟派,我们决不甘心坐等救世主降临。应天的韩领袖,美国的上帝,他们都不是我们的救世主。珍卿,四年前从国内出来,我对我的信念尚有犹疑,这四年我冷眼观察内外形势,最终确定只有我社会党的主义,才有望挽救这积重难返的危世。这一回我去,就是‘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而犹未悔’。” 珍卿忽然要热泪盈眶似的,因为她与仁人志士太有共鸣。不过荀学姐是乐观主义态度,她连忙收拾情绪对荀学姐笑言: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