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_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385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385节 (第5/8页)

多的思考, 倒叫iris dew更加名声大噪。整个东部大学的留学生,慢慢都晓得有她这号人。中西团体纷纷邀请她演讲,她不胜其烦通通婉拒。

    而乔治·周却被同学泄露底细, 说他到美国后书本只随便念念,成日攀附权贵结交白人,闲暇最爱出入各种聚会, 还喜欢跟人学习唱歌跳舞, 一门心思增长社交经验。这种人本无资格说iris dew嬉游玩乐。而张微澜先生与乔治·周相反, 是珍卿所言整日静坐苦学者,然而志大才疏、不善治学, 学业功名无所成就。

    这二人被珍卿无意间说中习性, 自此渐渐成为留学界的笑柄。不必细说,

    十月间, 国内传来大好的消息, 言某租界被应天政府收回, 此间中国人皆喜出望外, 奔走相告, 各界人士大排庆贺之筵。剑桥中国学生会特为举办酒会。

    珍卿的洋朋友蓓丽、白莎拉等, 收到请帖也参加庆祝酒会。珍卿谈及中国近代屈辱史,她们那惊诧唏嘘的样子,叫珍卿觉得与洋人交际很有必要。就算有智识有德性的洋人,对中国人也充满刻板印象,对中国历史更嫌无知。这是需要长期经营的一件事。

    也恰是在这个酒会上,珍卿遇见交锋已久的乔治·周,他身边的人向珍卿这指指戳戳,说这就是那个谁谁。长得圆脑袋溜肩膀的乔治·周先生,就顾作倜傥地笑睨珍卿,还挺大方地隔空对她举杯。珍卿观其矫首昂视之态,虽说外强中干,自命风流,看来对她确实不心服。不过,他所纠集的不学无术之辈,跟珍卿等笃志勤学者没啥交往,对珍卿的生活交际圈子几无影响,倒不甚在意他。

    只是国内也在观望这场论战,iris dew论战中所作七八篇文章,被人们不厌其烦地一篇篇传回国,登载于国内报刊自有一场相关的讨论,珍卿不得亲见这波热潮,听人信中转述也觉惊诧。而这些文章甫一传回国内,人们从iris dew的姓氏和性别,便猜测她是否就是易宣元,这马甲差一点穿不住。但易宣元先生并未公开承认,珍卿真正狂掉马甲,还是后来杜教授给她出版文集,从收录其间的作品,再看最初发展时的笔名,马甲该掉的差不多掉光了。

    这场论战还有一点后果,事里事外的人都未料到。珍卿对文学“有为无为”之辩,对老庄学说的演化推崇,无意间取悦了一大拨遗老遗少,他们觉得她是有道统的人,而非一味尊奉夷狄邪说的离经叛道者。珍卿后来学成归国,很受了一些抱残守缺的老先生优待,着实诚惶诚恐,不知是喜是忧。

    怡民远在港岛的父亲孟先生,也读到珍卿论战中的文章,孟先生特意写信给珍卿,说她一家境殷实少年人,为何找到这么些刁钻的角度,思索高官大德都不思索的问题。怡民也说,她觉得跟珍卿不似同龄人,有些问题她自然也会思考,但是站不到珍卿的角度。

    珍卿回想两辈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