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366节 (第6/7页)
山坳子里。 真是人不轻狂枉少年,仲礼闹腾起来,比他哥哥元礼花样多得多。 珍卿跟元礼、娇娇到一楼,走到了冬天起居的内客厅,听见二姐唱的歌词不由发笑。杜教授找人作的曲子,跟珍卿的诗句不能完全对应,二姐唱时每句都要添个字,或者变更一两个字,比如“小小少年(总)怨天长,朝来暮去(要)上学堂。日历拨得欻欻(歘)响,红字太远怎不沮丧……” 这白话打油诗风格的诗句,若要一本正经地唱,或者缓慢抒情地唱,会显得尴尬而怪异。杜教授找人作的曲子,钢琴伴奏的音符简单循环,与明白又鲜明的词曲结合,呈现出一种轻快活泼的风格。 他们一起进了内厅客。娇娇刚才说仲礼臊得脸红,这一会儿,仲礼噘着屁股趴在琴台上,认真看那里的歌词乐谱,一只脚快乐地打着节拍,还一边晃着脑袋哼唱歌词。三哥正尽责地做着他的琴师,吴二姐捧着肚子靠在另一边,她的歌喉是教会学校教的,高低起伏很见训练痕迹——很是俏破动听,赵姐夫看她那颤颤的肚子,拎了一只凳子放下,示意二姐坐下唱。 钢琴东边的沙发里头,坐着慈祥微笑的谢董事长,还有拍着手轻声跟唱的杜教授。 二姐玩得兴起没留意到丈夫,没看到他贴心搬来的凳子,又一遍唱完才被丈夫按坐下,又细心往她腰后塞个靠垫。仲礼还没有完全记住词,兴势势地嚷着要再唱一遍。 珍卿看见元礼、娇娇说的康先生,但他只微笑着向珍卿示意,没有特意凑上来谈话。珍卿心想,康先生找她写词的事,也许杜教授或三哥不同意。 杜教授叫珍卿过来坐,他起身来摸仲礼的脑袋,一派恂恂儒雅的教授派头:“这首歌就是仲礼的座右铭,不,应该像唐僧的紧箍咒,叫仲礼每一回想调皮捣蛋,耳边就自觉响起这个旋律,像孙猴子一样被念得头疼……” 除了娇娇一点不含蓄的笑,他人都是意味深长含蓄地笑。这时仲礼耷拉着脑袋,沉默片刻,又红着脸拍琴台,冲他三叔高喊:“三叔快弹,二姑你再唱,我一定要学会!” 这首歌的词句虽嫌太直白,却与诙谐欢快的曲调很配合。所以除了孩子们唱得欢快,杜教授和谢董事长做长辈的,后面也跟着伴奏拍手唱和起来,连有点尬的珍卿也唱会了。 开电影公司的康先生感动莫名,他无不自惭地想,他处处走在摩登时代的前沿,拍电影出唱片、弃旧妻娶新妻、生活方式也西化,处处标新立异,自诩为“新公民”,但谢公馆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,却是他这标新立异者望尘莫及的。 多年后,康先生的后人在港岛拍电视剧,以谢公馆诸人为原型创作剧本,特地不远千里找到年已古稀的吴仲礼。老先生满怀深情地回忆往事,长久无语,泪落潸然。 他告诉来访的康先生等: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