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363节 (第7/8页)
别的闲事一律不要做,一天临一张《张黑女志》,不许多也不许少。” 领受慕先生谆谆教诲之心,珍卿满怀感激地离开中古文艺书馆。这时候天色已经黑透,凛冽的朔风呜呜号叫,吹着不知哪里的招牌乱响,让行人寥落的街道更嫌凄清。 裹得严严实实的珍卿看车外面,心里潺潺行进着一股暖流。她这两个多月精神不振,着实叫亲人师友担心了。 十一月遭遇的那一场截杀,着实给她留下巨大的阴影。无论她如何自我开解,自我克制,唐小娥姑侄和阿青的死亡景象,不是在她清醒时于脑中闪回,就是在她梦境里不时重现。 身边的人都很迁就爱护她,她也给排满日程转移注意力。她除了把学校功课做到完美,还跟杜教授、孙叔叔等合作,以业余时间校完李松溪先生的《译校注》。等她准备学起计划内的法语,并按慕先生的要求作画,她的身体忽然就支持不住。 她身不由己地失眠少食。家里人叫她暂时不去上课,三哥、二姐、杜教授,一有空就带她到处散心。可她噩梦般的回忆没有消失,她掌控不了自己的精神。 她一直省察自己的内心,她究竟为何不愿放过自己?她觉得,是因为想不通“生与死”的命题。 前阵子三哥日夜陪伴她,有回她发噩梦惊醒,他怜爱地抚摩着她的手说: “世上人人都有私心,看似伟大惨烈的牺牲也不例外。在乎当事人求仁得仁就好。唐小娥姑侄搏命救下你,他们的家眷后人获得长久供养和庇护。这结局对死去的唐家人已是求仁得仁。何况,他们还有两个幸存者。 “阿青和弟弟一生漂泊,他们两兄弟互为寄托。阿禾死后,阿青不再牵挂任何人,也不被任何人牵挂。他以惨烈的方式救你,并非是他出于善心才愿舍命,他无疑是教你一辈子记得他。这种了结生命的方式,叫你这个受益者刻骨铭心。你永远记得他这个孤儿,他看似死了,其实以另一种方式活着。小妹,阿青为你而死,你永远记着他。我们又把他与阿禾合葬于父母身边。你不必终日惶惶不安。” 三哥说得极为透彻,珍卿自也想得明白。但她还会忍不住想:唐家人所求和阿青所求,都要以各人生命为代价吗?她天经地义该领受这份“舍命相救”吗? 唐家姑侄跟她有一阵子,这一阵子让她了解他们,对了解之人的“舍命相救”,她何能视为理所当然?就因为她是公馆小姐,而他们是江湖中人? 除非她认同她比他们高贵,不然的他们的“牺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