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_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319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319节 (第2/7页)

似锦,佳期如梦 1瓶;

    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
    第266章 成名后的副作用

    八十年后的海宁, 成为世界性的经济、金融、贸易、科技中心。中央商务区鳞次栉比的大楼,熙来攘往的城市中心地带,坐落着从前清保存至今的老洋房。

    秦州路整个老洋房一条街, 不再是豪商富贾的都市桃源,觥筹交错、衣香鬓影的高尚宴会, 民国的倜傥公子和娇贵名媛, 早已化为时代的云烟。

    而一些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, 给时代印下的深刻痕迹, 却一定是历久弥新的。

    年初以来, 风闻要拍杜珍卿先生传记,此番不同于历次的人生断落式呈现,杜先生作为享誉世界的名人, 新剧将对其传奇人生作全景式的呈现。

    此事有个关键的契机,是杜先生后人陆老写了本《杜珍卿传》翔实地记述先生跌宕起伏的一生。这部传记一问世就引起强烈反响。教育出版社也找到陆老,希望把这本传记作为中学生必读书目。影视编剧、导演、制作人络绎登门, 表示想拍摄杜先生的故事。

    时光淹没了许多历史的真相, 见惯光怪陆离生活的现代人, 被大剧开拍的热烈氛围感染,扎堆来瞻仰海宁地标式名人故居——谢公馆, 试图从中窥见历史人物的真貌。

    最近来谢公馆的游客太多, 总能见游客在外面排成长龙,谢公馆工作人员也走出来, 给人们讲解谢公馆主人的故事:

    “谢公馆的先代主人们, 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, 把谢公馆经营成海宁第一名门。为什么是谢公馆脱颖而出呢?谢家祖辈从清末开始, 就有开明致善、积极进取的家风, 在家乡他们就救济贫苦, 到城市就拼搏事业。谢女士浸淫着这种家风,离婚后毅然后渡学医,可谓是当时新女性的楷模……

    “谢如松夫妇和他的儿女们,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,就已在商业、金融、医疗、慈善、文化、教育等领域崭露头角,成为海宁数一数的名流人家。但要说谢公馆闻名全国,稳占海宁第一名门之地位,还要从杜先生的成名开始。

    “当时杜先生被姜耀祖污蔑,说《葫芦七子》是他人捉刀,杜先生与他公开对决,此事一直当时报刊大肆报道,是一个世纪里津津乐道的传奇。杜先生由此一炮而红,她的名字家喻户晓,她的事迹广为传播。

    “各种小说、戏剧、影视剧等,只要涉及到那一个年代,小孩子启蒙娱乐、少年人升学念书、知识分子看书读报、老百姓看戏听书,有品味的人赏话剧、观名画,几乎都看到杜先生的身影……”

    谢公馆的工作人员还在讲述,排在队伍前面的二十个游客,被其他工作人员带进谢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