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264节 (第1/5页)
珍卿暗暗松一口气,其实她最开始笑,不是因为什么“天上最闪两颗星”。 事情是这样的: 昨天她们听说,沈瑞芳先生将与未婚妻完婚。 学生们觉得他不讨厌,有兴趣的都给他送礼物。珍卿昨天想能送什么礼物,发现有个新奇礼物可以送。 大家在课前送上礼物,多是送鲜花、糖果、手绢、桌帷之类。 沈先生看珍卿送的漏勺,费解地瞅了半天,似乎不晓得是啥东西。 女孩子们叽叽咕咕地笑,后座有人掰珍卿的肩膀:“杜珍卿,你送沈先生一个笊篱,是叫他结婚之后,不要只顾琴棋书画诗酒花,也顾顾柴米油盐酱醋茶吗?” 老对头彭娟冷哼说:“一颗心八个窟窿眼,送礼物也怪里怪气。” 喝着水的珍卿,却忍不住喷笑出来。大家都揪着她问,到底是什么名堂。直到放学她们还在追问。 珍卿没法说出深意,因为她送这个礼物,是基于后世的流行用语。 漏勺和笊篱,都是炸丸子、炸酥肉时用来空油的。 送给沈先生是她的恶趣味,她觉得沈先生太油腻,买个漏勺让他空空油(谐音“控控油”)。 可这跟本土人士解释不清,就只好拿昨天沈先生念打油诗的怪模样来打马虎眼,朋友们想起昨天的情景,都很和拍地随她一块笑。 她也没指望沈先生明白,就是自己闹着玩罢了。 三哥问她们为何发笑,她也还以“念打油诗”来解释。 讲完这个,珍卿倒跟三哥聊起别的话。 谢董事长想让四姐出洋,□□姐怕吃苦头,一直死犟着不答应。 珍卿问三哥:“留学欧美,辛苦吗?” 三哥说:“不管在哪儿,想要出类拔萃,都是苦差事;但你经济上不会太苦,这个三哥可以保证。你盼望马上去留学?” 珍卿意兴阑珊:“我听同学讲过,黑人在白人眼里,是低一等的仆人,但白人看待中国人,比看待黑人还不如。想想就没意思。” 三哥轻轻嗯了声:“说得没错,教养好的白人,毕竟是少数。那么,你更想留在国内?” 珍卿也摇头:“我设想将来的职业,不外是文学和语言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