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246节 (第2/5页)
了,亲戚无人照管或不管。 作为童养媳的小女儿,四五岁就做家务带孩子。再大一点家境衰落,被养家送去做女佣,一天到晚不停地做活。 苦苦撑到了十五岁,小女儿被夫家接回完婚。婚后依然有无穷的活计,再加上不间歇地生孩子。 她姐姐找到她的时候,她生下一个小女儿,自己却死掉了。 悲痛欲绝的姐姐,看着破襁褓里的外甥女,仿佛看到廿年之前,她生母死去的情景,多么可怕的生死轮回! 没有被送走的大女儿,是被继母带大的。 继母对大女儿不坏,甚至用嫁妆贴补她的学费。 姐姐以后念完师范,把没有生育的继母,接到身边奉养。继母把死去小女儿的孩子带大,晚年也享到天伦之乐…… …… 这两代三个女人的故事,当然是为给人敲响警钟:一是该反对包办婚姻,二是不该虐待童养媳,三还是讲女孩子要受教育,四是劝说善有善报。 自从《新女性报》开办,珍卿写女性故事,主人公多是自立自强,以知识和劳动自我救赎。这一篇稍微特别点。 说到女孩子要受教育,珍卿除捐助苏大姐的夜校,在杜教授之友——孙离教授的介绍下,也在援住一个私立的师范学校。 说一千道一万,全民教育本该由政府主导,私人办学虽是好心,但常常会后继无力。 珍卿自身学业未竟,兴趣也不在于教育,倒不如多挣点钱以救人之急。 日历上红色星期天翻过去,又是一个星期一。 珍卿起床后悻了一会,带上稿子去学校,准备直接给裴俊瞩或熊楚行,由她们带到麦特林路《新女性报》。 杜太爷不喜欢她放学晚归。她感觉得出来,三哥也不喜她去《新女性报》。她近来很少晚上去《新女性报》。 礼拜三的下午,学校要做全面防疫消毒,陆三哥带珍卿去花山游玩。 坐在车上浏览风光,珍卿惊讶地发现,市区通往花山的路,竟变成一条平整的沙石道。 相比半年前的行人寥落,这条路上行人车辆多了,来往的既有游客也有商贩。 珍卿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