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223节 (第2/5页)
r> 昨天这浩云撅了他面子,他心里多少怄着气。闹了电灯拉绳儿这一出,杜太爷对这浩云一点气没有了,他觉得浩云这孩子,虽然倔头倔脑不会想事儿,倒难得是个厚道能干的。 在杜宅里待到八点多钟,住在三弟家里的杜明堂,特意打电话过来,跟杜太爷珍卿他们说他生病了。 来海宁前在船上漂了太久,有两回在甲板上又淋了雨,杜明堂说他身上的湿气太厉害,准备找中医开点药排排湿气,这几天怕不能来见长辈。长辈们要出去玩的话,自己出去玩不必理会他。 珍卿听明堂侄子如此说,赶紧叫他稍等一等。她连忙打电话给吴二姐,问海宁城哪个中医最靠谱,吴二姐叫她直接问三哥。 结果最好的中医在华界,三哥叫徐师傅开车到华界去接的。 珍卿听说明堂侄子病了,想着必得尽到地主之谊,把明堂侄子照应好了。不但要帮他请个好大夫,而且还得亲自去探一探病。 说句良心话,珍卿对明堂侄子的印象,比对远堂侄子好不少,此番人家跋山涉水,把杜太爷护送来海宁很不易,珍卿跟杜太爷商量去探望。 杜太爷本来不以为然,觉得珍卿作为长辈,嘴上问候到了,行动上也给请了大夫,犯不上再亲自登小辈的门。 但珍卿觉得不是这礼数,而二表伯也赞同珍卿。 若非是杜明堂一路跟着照应,二表伯一人怕顾不来这么多事,人家作为亲戚执了晚辈的礼数,做长辈的也该有长辈的态度。 珍卿赶到南边梁州路杜宅,发现三哥帮忙请的中医,已经给明堂侄子开了泻药,而明堂侄子已经服下大夫开的药。 珍卿跟他们聊了没多大一会,明堂侄子药劲儿上来了,开始一趟趟奔厕所而去。 杜远堂两口子也想留珍卿用午饭,可这味道一蹿蹿一屋子,他们讪讪地说些闲话,都没好意思开口留人。 用泻药除脾胃湿气,在乡里常见这种法子。那个中医大夫又是三哥荐的,她也没有多嘴说什么…… 珍卿跑书店买过书,心里有点不放心,她顺道跑到众仁医院,跟吴二姐咨询一下。 吴二姐对中医的有些手段,抱着怀疑审慎的态度。 但她还是中肯地告诉珍卿,西医里头没有除湿的概念,中医里一些湿气重的症状,西医治起来都从别处着手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