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160节 (第2/5页)
在南洋的时候,只一幅《月夜》,成交价就是十万。 还有那些花鸟虫鱼,很受东洋人的追捧,小小的一幅小品画,价钱都能开到四五万。 就这还有好多人抢不到,懊淘得哭天抢地,啧啧,那场面,简直太让国人扬眉吐气了。 珍卿默默听他演讲,明明说的是实情,却被这个油腻夸张的小胖子,说得好像虚假的事一样。 慕先生卖画挣这么多钱,怎么画展还会经费短缺呢?这就是一件怪事了。 那位巴黎美大博士的莫先生,年龄约有三四十,据说与慕先生是亦师亦友,他就笑着说: “慕先生,您在海外巡展的情况,我只恨没有身临其境,一睹先生的伟岸风采。 “先生许多大作,我也未曾亲见,今日有贵客在此,何不让我也沾一沾光,观赏一下先生的大作呢?” 慕雁归先生也不推拒,就走出这个画室,把大家引到另一间大画室,向人们逐一展示他的作品,还有一些私人的藏品。 这慕先生的画作,题材范围很广,包括山水、动物、人物,尤其是动物和人物画得多。 有一幅半人高的画——《野宴》,描绘的是一群师生郊外野餐,在一块儿纵谈高论的情景。 画中每个人的体态表情、衣理皱褶,都画得惟妙惟肖。 那种青春洋溢的感觉,那种似乎要诉说什么的韵致,简直要把观画者吸附进那画里。 而花鸟虫鱼等小品画中,珍卿特别喜欢一幅《锦鸡图》。 那只锦鸡的构图布局,已经高出旁人一大截,更别提那色彩的绝妙运用,使那锦鸡神气活现的样子,简直呼之欲出了。 珍卿每看一幅慕大师的画,都忍不住在心里,不停地念“好牛好牛好牛”。 后面又看了些《牧牛图》《春景图》,还有慕先生作的自画像,还有给他妻子画的小像,都让珍卿大开眼界,大饱眼福。 珍卿虽说功力比不上大师,但她长着眼睛有鉴赏力啊。 这慕江南先生,融合西方的技法和颜料,却表现出中国式的审美情趣,表现人物景象,形神兼备,活灵活现,简直是太厉害了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