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134节 (第1/5页)
“我看小友的画风,自是有国画的基础,可是布局用色,又非常大胆细致,想必也涉猎过西洋画。不知,老夫说得可对?“ 珍卿倒也不隐瞒,说:“我自幼自学水墨线描,后来又随一位老先生,学过三年国画。在学校也学过铅笔画、水彩画。” 刚坐下的古以锦先生,跟柳老先生相视一眼,就拍手大赞叹,说:“后生可畏,后生可畏啊。小友这样年纪,就有如此功底,假以时日,前途未可限量啊。” 珍卿就顺着他的话,谦虚自贬一番。 这古以锦先生,又很殷勤地询问,珍卿是否在上学,平时画画能不能兼顾。 珍卿立刻明白,这就是打听她的创作速度,能不能跟上他们的发行速度。 《葫芦七子》一共策划十集,珍卿从去年到今年,见缝插针地疯狂画画。 她目下已经画完前面八集,还剩下两集没有画完,进度条推进得算是很快了。 不过,她也没把话说得太满。 他跟柳、古二位先生说,从去年到今年,两个多月的时间一直在画,除了上交应征的一集外,她手上的存稿还有三集,后面的内容也在打稿了。 这古以锦先生一听,立时大喜过望,两眼放光,不避嫌疑地把着珍卿的胳膊,大喜过望地说: “没想到,杜小姐小小年纪,如此潜心用力,竟能一直画笔不辍,攒下这么多稿子。 “本社审稿完毕之后,诸同仁商议立刻发行连载,原本还怕杜小姐兼顾学业,画稿数量跟不上。 “如此一来,依杜小姐的存稿数量,我看即刻发行,大可全无顾虑。” 珍卿见他如此兴奋,说明这儿童画报,是看好她的画稿的。 珍卿也不怕得罪他们,直接问出一个疑惑:“柳先生,古先生,恕晚学后辈冒昧,去年晚辈来投稿时,说好一月即可审完稿件。 “虽说有疫情作祟,但据晚辈所知,贵馆疫情期间还在运作,为何过了两三个月,才有审稿结果呢?” 古以锦先生咳了一声,柳先生扭过头,叫那位旁听的高编辑把门上,正色跟珍卿说: “不瞒杜小姐说,这连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