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71节 (第3/5页)
延:“看来你看到了其中关窍?” 和木扎点头,“先前在府衙,便拜读过大人您的手书,也同几个书吏一起议过钱币之事。”那时候陈延也在府衙内‘集思广益’过,不过收上来的大都是不太具备创设性的建议,陈延并没有采纳。 “也不算拿到关窍,只是在想大人此举极妙。”升斗小民,谁能不爱占便宜呢。 况且,这米面买来,就算自己不想吃,也可以加一点价格出手啊! 所以,来官铺排队的人,肯定络绎不绝,但陈延又设置了限制,抽中即进,必须有钱。 那么来抽的人,身上必须有银子,大家都要换银子,可以一定程度上遏制以物换物。 等人人都有银子,人人都用银子之后,一些民众很快会发现,用钱买东西,比东西换东西更方便的。 但,和木扎有一疑惑,想求陈延解答。 “你说。”他看着和木扎,面带欣赏。 陈延觉得,这书吏还年轻,肯上进人又活泛,若心里还有野望,其实可以再读书,努力考一功名。 百理府学风不浓,若能下一狠手,不说别的,秀才和举人还是好考的,若和木扎能考上举人,将来就不是止步于书吏了。 举人,已可为一方父母官了。 “卑职在想,百姓想要钱,可钱又从何而来呢?”出身平民,和木扎对于百理民众的困境是有些了解的,钱币推广不开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……大家没有获取钱的渠道。 陈延眼神一亮,“木扎的确抓住了重点,先前这县衙里的人或许没有换银子的地方,但近来应当是有的。” 他发出求知的眼神,陈延便略点了一下木家在本地收土特产之事。 第一,本地有人去农场上工,这是第一道钱币来源。 而做工人的钱,往往会流入家眷手中,家眷要生活,开支,钱币流转开来。 第二,木家撒钱,人人家里都会有些存货,此时一出,户户有盈余,不买点东西,心里能踏实吗。 原来如此,和木扎恍然,然后有些激动地说:“这样一来,所有的事便都串上了!” “大人实在算无遗漏!” 不过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