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门科举奋斗日常_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66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66节 (第4/5页)

   去年,庄子上的百姓们刚到,虽然每天吃住、谁在一起,但他们不跟京城那边的百姓一样,在一起,就能很快熟络起来。

    好像,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,他们都埋头干着活,吃饭的时候坐的地方泾渭分明,谁和谁都不说话。

    “好像是。”这么一提二树也反应过来,“不知什么时候就突然熟络起来了。”

    陈延看得分明,“是从他们都会说几句官话之后。”

    他突然从这件事情里抓住了一个小点,百理宗教之间、各族之间分歧巨大,互不相通(这里包括不通商、不通婚、不通友),会不会就有语言不通的因素?

    陈延觉得,应当是有的,所以,想促进百姓互通、搬迁、互市,再细细了解一下各处的情况,推一推官话的教学,也尤为重要。

    这是经济发展、人口发展的基石,眼前就有许多真实的、来自各地,具有许多差异性和代表性的个体,陈延觉得这种机会不能浪费,便径直往前,挑了个人在他面前站定,同他谈了起来。

    起先百姓们不知道陈延要干什么,发现官老爷纡尊和他们讲话之后,几个粗手黝黑的汉子手忙脚乱,话都说不全乎,十分磕绊,还是二树过来缓和气氛,加之陈延看着温文有礼,对话才进行了下来。

    两方的谈话涉及多个方面,陈延问了包括地产、民收、人口、存银、集市等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。

    几个汉子讲着蹩脚的话:“地产不丰,不太会种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们族靠山,不种地。”

    “不谈什么收成,不过我们村还行,有些力气的人饿不死。”

    “家里娃娃多,不过不是每个都养得活。”这其中原因很多,小娃娃喝奶,粮食紧缺,妇人要下奶得来点营养物品,若是春夏,山上的野物供着,皮毛能换些东西来,孩子就活了。

    若是冬季,没奶,小娃娃也只能吃些糊糊水,能不能活,就看天命了。

    人命崩逝,陈延听得心头一坠,但见众人对此习以为常,心中一叹。即使是在这样的和平年代里,对于他们来说,活着依旧很艰难。

    “至于集市。”一些汉子挠挠头,“不太去,没逛过,我们都是去卖东西,不过生意不太好。”

    这点陈延有所预料,他又问:“那你们在本地集市买东西,用钱多,还是以物换物多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