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门科举奋斗日常_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40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40节 (第2/4页)

积薄发, 准备了快十年乡试的陈安终于桂榜高悬,喜中举人。

    也是这一年,他与吕夫子合开的吕氏私塾正式更名为安然书院,在江南文坛,掀起了一阵改革之风。

    同样是这一年,由于去年京城与各地州府均有适用人肥耕种,虽天子不满意,但大部分地区还是增产了的,只是增产的数量不同。

    是以,今年有了更多可分配的粮食,边关、及至西南、塞边的百姓,收到了一些难得的救济粮。

    还是今年,农事司设立后,喜讯频出,陈延升官、赐诰命,世家一派的蒋相愈发老迈,这一派利益相争,各自谋政,而陛下正值盛年,谁是江山真正的主人,大家已经看分明了。

    是以,农事司在各地州府逐渐受到重视,下乡推策、下乡教种植、较为富饶的县里会配备一些可被人租赁的耕牛、曲辕犁。

    很多人的生存空间因此而变得更大。

    一些小小的火种燃烧起来的样子,亦能照亮正片天空。

    他们没有读过书,种地、生存、繁衍,是他们生下来后所思考的唯一的、也是最重要的问题。

    吃饱,曾是他们唯一的愿景。

    但,一切只能靠天吃饭,被水桶压弯的腰、被太阳晒的黢黑、皲裂的脸,被田间水蛭扒住的腿脚,被饥饿折磨到骨瘦如柴的身躯,前途曾是黯淡无光的,但在听到亩产3石甚至更多之后,暗无天日的日子,仿佛窥见了天光。

    正是这一年,陈延将将23岁。

    风华正茂之际,奋发图强之时。

    -

    虽然成亲了,但是陈延今年还是经常留宿在京郊。

    难以想象,麦种育新!竟有收获了!

    花匠们的思维和农人们的思维完全不同,在跟陈延聊完,接受了一些关于‘筛种’的概念后,他们很快在一田的麦苗里,找到了更优质、更耐虫害的品种!

    特别是那个江九兰,来京郊学习,发现陈延分组分区对照,他很好奇,来向陈延请教,在一阵学习后,他于育新组,也搞起了小批量对照寻良种的试验。

    陈延看他一副投入、热火朝天的样子,不禁感叹,这放到现代,也是一条优秀的科研狗啊。

    他在京郊住着,茵茵来找他的时候也很多。

    她很少在这儿留宿,倒不是因为住不习惯,主要是因为……嘻嘻,她在这里的话,大家看陈延的眼神都会很奇怪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,茵茵很喜欢来找陈延。

    喜欢从城门骑马到这儿自由快乐的时光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