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139节 (第3/4页)
父母期盼孙子是真的。 若茵茵缓几年,他膝下无子,二老心中会有失落、其他情绪也是很正常的。 要如何调停这个?那当然是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。 于是,在后面的一些日子里,每当李银花催孩子,他便会有意无意透露一下,自己因为城郊的事太忙,有点‘力不从心’,‘提不起劲’。 李银花一听,傻不愣登呆了。 …… 昔日当家的话忽然在耳边响彻,二十多岁的男娃子本来想媳妇想得眼睛都绿了,你看我们家这个—— 不想,难不成是不太行? 她嘴皮子都在抖了,“这,茵茵知道这事儿吗?” “娘,您说笑了,茵茵怎么可能不知道?” “她,她对这个没意见?” “她也知道我忙。” 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后,李银花与茵茵之间,毫无芥蒂。 家事摆平后,陈延在年前,依天子之意,在翰林院内举行了一场小范围的考核,选取了大约十五名庶吉士、编修入农事司内,预备在明年学习耕种流程。 待时机成熟之时,再将这些人搭配田把式,发往大名各地州府。 曾被举荐的江九兰也在这十五人之列,陈延同他接触了一下之后发现他叔叔并没有说假话,他在种东西上,的确颇有心得。 类似嫁接、扦插的事也能说那么一两个,这给陈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,或许拯救你的不是同行,是跨界? 育种,仿杂交水稻,或许不该全选田把式研究,可以选点培植花的名花匠? 毕竟,淘汰旧种,优中选优,二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啊! 说干就干,又是一纸奏折上去,天子对陈延的事,那是大开绿灯,又不花什么钱,很快批复并从宫内调了五六个花匠国手给陈延。 于是,年前的若干事,便就此告一段落。 新的一年,又要结束了。 这也意味着,李银花和陈多富,来京快有一整年了,先前是说要等陈延成亲了,他二人再回江南,后来又等秀秀产子,李银花多耽搁了一会儿。 再后来,晟哥儿满月,二老也不想错过。 一直到现在,晟哥儿撑过了最前头,眼见着越来越好,小手藕节似的,秀秀也恢复得很好,二老便有些思念爹娘和江南的若干事了。 是以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