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第44节 (第4/4页)
/br> 太小了也不行啊, 米太少了,里面的料就包不住了,料要是少了, 这味道就变差了。 陈延:“或者, 我们换个形式卖卖?” “?” 陈延想, 要是要改分量,可以把饭团置换成寿司, 只是需要时间弄一弄寿司怎么成型。 他说要点时间改进, 李银花听完连忙说不急不急,“那就先少做点米, 明天多做点杏仁豆腐好了。” 这事儿到这, 就暂且告一段落了。 … 平日里, 陈延还是以复习功课和抄书为主, 只在坐得僵硬, 想动一动的时候去厨房里团饭。 讲实话, 他对寿司这个东西接触的不多,所以想把饭团做成寿司有点难。 不过,把它俩的形状趋近融合一下倒是不难。 从蔑器老汉那儿定制的竹帘用来滚饭团可太方便了,照例是加点醋,夹黄瓜、酸东西以及一应物品,还有前两天秀秀炒出来的肉松,刷一些秘制酱料,裹好后没有海苔,便将饭卷粘上白芝麻。 尔后用刀具切成一厘米左右的薄片,做的多了,手愈发熟了。 无聊的陈延还在家里开发了好几个口味,然后研究了一下摆盘。 觉得差不多了之后,他便把这一手传给了秀秀,至此,陈家小摊上就开始卖两种饭类小吃,一个是物美价廉的大饭团,专供上工一组,一个是小巧精致,多种口味的寿司拼盘。 虽然后者用量更少,但销量远超前者。 足以可见,东西有时候还是得包装一下。 豆蔻枝头二月春。 时间差不多了,二月已至,陈延给姜大人递了一封拜帖。 当初考童生、考秀才以至于来江南府上学,都受过姜大人的点拨,递此拜帖,才算周全礼数。 姜修拿到陈延的拜帖,立刻想起了这位和自己颇为投缘的小秀才,便召见了他。 也不算太久没见,姜大人惊觉这少年似乎又长高了。 大抵长辈见可心的晚辈都会下意识地问上一句:“你多高了?” 啊这? 陈延还真没量过,“大约五尺多?” 姜修笑笑,随手让他坐下,“瞧你这文风不像江南,高度不像江南,唯独这张脸倒是和了江南之美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