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297章 威宁城 (第4/4页)
我们与这些大国一比,就是鸡蛋与石头。” “大理不都灭了吗?” 阿勒道:“连一个舍利僧都能召集十万人举事,高氏更能做到,这就是名义。你要敬重高氏的名义,也要敬重宋官的名义。” “儿子还是不明白。” “名义就是,你得敬重他,表面上奉他为主。但乌撒部的地盘还是你说的算。” 勒余又笑了笑,道:“儿子明白了,用宋官和高氏的名义建了城,再收服他们像‘四大白彝’一样,或者干脆杀了他们。” 阿勒似乎叹息了一声,道:“杀人是最笨的办法。时长日久了,宋官会被调走,蒙古人也也会来讨要高氏,不需要你杀人,明白吗?” “儿子明白了。” “你若是明白了,就得学会敬重他们。” “好。”勒余道:“那儿子就让部民去给他们建城了?” “做吧……” 威宁地处乌蒙高原的中心,自南北朝起便为土著豪族所据,五代之后为乌撒部领地。 原本的历史上,清初吴三桂平灭乌撒部,取“取威镇安宁”之意,改乌撒土司府为威宁州,才有“威宁”之名。 此地密林、山沟、洞穴众多,到处都是难以通行的陡崖绝壁。 交通不便,族群复杂,加之又是处于川、滇、黔三省交界之地。因此即使是到了后世,威宁也曾有段时间以悍匪而闻名。 除了悍匪,提到威宁,不得不提的便是“草海”。 草海在上古时期便已形成,之后湖水外泄、淤积,便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海子。 至明代,凿中、北边、南边三河以灌溉海田数千亩,广袤数十里,可耕可牧,卫兵屯田其中。 而眼下这个大宋兴昌五年,李瑕便在要在这个蛮荒之地建威宁城,屯田于草海之畔。 他做这个决定并非是因为了解威宁的这些变迁,他知道的也只有“威宁”“草海”这两个名字,但他还是找到了五尺道上这个适合建城屯田之地……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