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鲁、梁之绨旧事 (第2/5页)
权正统性角度讲,天子与百姓的沟通是天人合一、圣人掌神器的治国理念的体现,是天子与诸多阶级沟通关联的重要纽带。 千年来,天子不断加强与百姓的沟通,如唐时四色匦的设置与不断完善,既是皇帝为巩固其地位作出努力,也是吏民实现自己某种意愿、诉求的重要方式。 公车上书,常出现在对前朝经验教训的吸取时,或是当下统治形势不稳时。 大明经历了土木堡之变,又开始小心翼翼试探调头的时候,公车诣阙,上书正君道臣义,就变成了一种众望所归。 这种广泛的讨论,对于朱祁钰而言,是乐见其成。 总结利弊得失,调整政策方向,改变大明的局势。 什么时候这种自我纠正的能力,就会消失呢? 在**盈天的时候。 **盈天的时候,朝臣们会围绕着两个似是而非的目标,为了自己的利益,开始无论对错的攻讦。 亡国四祸,君出、虏入、播迁、**。 比如北宋末年,两个皇帝被抓走了,泥马南渡,南宋朝廷,依旧在主战、主和之间,反复的横跳。 比如明朝末年,崇祯**,南明朝中,就是**盈天。 这段因为李宾言在南衙抓捕奸商而起的公车诣阙,在《谏治国君道臣义疏》邸报刊发之后,终于落下了帷幕。 朱祁钰对结果非常满意,事情并没有因为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私欲,变得更加糟糕,毕竟大明朝此时并未有**。 为什么没有**呢?因为于谦作为执牛耳者,压根不想挑起**,架空皇帝。 于谦手里拿着本奏疏,满是笑意的走进了聚贤阁,走到了一楼的御书房,行礼说道:"臣参见陛下。" "免礼,坐。"朱祁钰放下了手中的一封奏疏,笑着说道:"于少保今日不研究西域了?" 于谦笑着说道:"陛下容禀,臣为襄王利柄轻重论而来。" 朱祁钰笑着问道:"于少保对襄王的轻重论,有何见解?" 于谦坐下之后,喝了口茶,看到兴安也在,也就没了下棋的兴致,笑着说道:"陛下,春秋有鲁、梁之绨旧事,不知道陛下闻否?" 朱祁钰点头:"略有耳闻,不得甚解。" 于谦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:"前日,金尚书朝天阙曰:鼓励商贾前往倭国贩银,以供国需,太仆寺夏衡曰:以再增互市给马银,以弱鞑靼、兀良哈之势,此亦乃襄王利柄大论。" "齐桓公有一天对管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