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责众,冤魂何以慰藉! (第2/5页)
沉默,作为大珰,让陛下从这种事上找乐子,是他的失职,他应该想办法给陛下找点乐子。 女人?玩艺?音乐?诗词歌赋?还是书画? 好像都没什么意思。 兴安灵光一闪,钓鱼! 钓鱼好,再找几个水性好的缇骑,带着芦苇杆潜伏于水面之下,去集市上买活鱼,给陛下挂钩就是了。 真正的钓鱼,还能让陛下钓不到鱼不成? 朱祁钰看着脸色变化的兴安,嗤笑的说道:“你这是在想什么呢?” “没,没想什么。”兴安笑意盎然的说道。 朱祁钰点着那本万言书笑着说道:“这一千三百名士子,交给礼部去核查名录,但凡是有功名在身,哪怕是禀生也给他把功名革除了,永不叙用。” “再送马鞍厂,挖一年的煤吧,也让他们尝尝这个穷民苦力的滋味儿。” 革除功名,是祖宗之法。 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,叫禀生,又称廪膳生。 大明的府、州、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,补助生活,名额有定数,每月给禀米六斗,也是有特权的,见官不跪,就是秀才里那群拔尖的人。 朱祁钰这个打击面不可谓不广,参与万言书之人,连秀才的名头都不给。 大明的廪膳生是有人数规定的,府衙是四十人,州学是三十人,县学是二十人,大明三条腿的蛤蟆,真的不太好找,但是两条腿读书的人有的是。 既然他们参与这等事,朱祁钰直接将他们的功名给革除了。 大明朝给他们俸禄,每月六斗,真的不算少了,陶渊明说不为五斗米折腰,大明每月给秀才六斗米,他们就这么对待大明朝的俸禄。 为谋害大明利益的人说话。 革除功名,永不叙用,一年苦役,如果继续胡言乱语,那朱祁钰就只能把他们的脑袋摘下了,物理禁言了。 事实上,即便是将打击面扩大到秀才这一类,他们被革除了功名,即便是去了马鞍厂、江淮厂,服完苦役之后,依旧会活得很好。 因为他们读书识字,知识也是一个人固定资财的一部分,他们即便是在马鞍厂、江淮厂服苦役,两厂总办、会办,也只是让他们象征的做点活儿。 而后会安排他们教书,甚至成为技术人才。 服完苦役,他们也不会过得很差,因为大明有很多的私塾,他们最起码可以教书谋生。 不会像穷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