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数臣工朝天阙 (第4/6页)
而且很有可能带来新的朝廷和地方的冲突。 到那一步,还不如不拆呢。 朱祁钰严肃的问道:“那陈总宪,朕来问你,你看过朕和李贤的奏对题注本的第三问吗?就是私权与公权之争吗?” 陈镒大声的回答道:“臣,看过。” 朱祁钰平静的问道:“三成的人丁、四成的赋税、半数的朝臣、四成的乡试举人、近九成海商商舶,如此庞大的地域,纠结起来,其合力,让天下侧目,叛乱已生,朕迟迟未曾南下,最终亲征平叛。” “陈总宪,朕来问你,日后若是再次复叛,该当如何?朕领兵百万,把江南杀的一干二净吗!” 陈镒抬起头来,高声问道:“陛下,大明龙兴之地,如何叛明?” “本就是逆臣手握斧钺,不得不臣服其淫威之下,但是陛下大军所到之地,无不箪食壶浆,以迎王师,这不正说明了,我大明人心向背吗?” “大明没有这些人造反成功的可能啊,陛下!” 陈镒这句话就是于谦当初的那句话,大明除了百姓争命,亲王争道,的确没有势要商贾造反的舞台。 事实也证明了,他们的造反,除了时机选的对以外,连孙继宗他爹孙忠都不想造反。 朱祁钰听闻陈镒的话,终于露出了一个笑容,陈镒陷入了他的逻辑之内。 君臣奏对的时候,君是极为强势的一方,坐在三尺高台之上,而臣跪在了地上。 但凡是皇帝不是个蠢货,就永远掌握着话语的主动权。 不是朱祁钰多么的善辩,而是他坐在那儿,就是皇权的代表,陈镒在臣子的规则里反对皇帝的命令,终究是难上登天。 他继续问道:“那我大明朝廷的朝纲,斗斛、权衡、印绶、仁义,无法通行南衙,陈总宪的意思是,没有起兵就不算造反了吗?” “臣不敢。不臣之心,亦是谋反、谋叛、谋大逆!”陈镒吓了个哆嗦,赶忙说道。 “陈总宪可知朕在南衙经历了什么?”朱祁钰继续问道。 陈镒认真的想了想说道:“臣知道部分,但不知其详。” 于谦站了出来,将南衙诸事,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,除了陈婉娘之事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