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 (第2/5页)
/br> 但是他很快就知道自己错的离谱。 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和边镇粮草、淮南盐息息相关的盐引,完全不同。 首先,就是大明准备了作为交换的盐巴、茶叶、铁锅、农具、马铁铁等物,全都滞销了。 这帮鞑靼的台吉、奴酋带走了大明的银币,留下了他们的牲畜,却没有带走大明准备的货物、物资,生活必需品。 因为台吉和奴酋们,认为大明想要赚两次,第一次是低价收购牲畜,第二次是高价贩售货物。 朱纯看着那些瘦骨嶙峋的牧民,就是叹息。 天地良心! 这些货物已经非常便宜了,至少宣府什么价格,贡市就是什么价格。 朱纯已经被骂的狗血淋头了,说朱纯应该送去太医院观察观察,是不是鞑靼人的奸细! 宣府虽然谈不上缺少这些东西,但是也并不宽裕,结果都被拿去贩卖,这不是里通鞑靼吗? 这不得把朱纯办个通贼的罪?不送去太医院,观察观察这位官老爷到底是不是鞑靼人的奸细? 朱纯顶着巨大的压力,将这些草原急缺的物资,从宣府运到贾家营的目的,自然是为了吸引草原人把马匹送到贡市来。 可惜,草原人的台吉和奴酋,似乎不懂竭泽而渔则无鱼的道理。 百姓对那些闪着光的银币,根本没什么感触,他们看到了那些铁锅、茶叶、盐巴的眼睛才是亮的。 于谦的说法是对的,永乐年间,草原人生计困难,不仅仅是大明的攻伐,其中也有大明制成永乐通宝,被草原人用牲畜换取。 导致了草原上生活崩溃了。 朱纯指着那些拉着银币走了的台吉和奴酋,还有那些看着盐巴和铁锅眷眷不舍的牧民,最后还是放下了手。 那些拉到贾家营的物资,再送回宣府扑买就是,宣府也不宽裕,也不都是什么时令之物。 但是那些走投无路的草原百姓们呢? 他将所有的见闻写到了奏疏之中:「鞑靼控弦十余万,多畜货贝,稍厌兵,乃徙幕东方,若以物换物,则日滋月息,即令鞑靼、吉囊等部落,众三四十万。」 「然草原竞奢之风甚嚣,徒慕金银之物,舍本逐末,盛耶?衰耶!」 朱纯十分肯定,鞑靼王、台吉、奴酋的只带走银币,不带走物资的做法不对。 按照大皇帝的财经事务理论,货币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。 而银币的使用价值近乎等于零,而其本身充当的就是交换价值,这些是决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