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遗风 (第2/5页)
死去,很多地方不满九岁,极少数可以成长到十四岁,就可以骑马打仗了。” 朱祁钰其实一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。 那就是那个颇为棘手的瓦剌女人,朱祁镇带回来的那个瓦剌女人莫罗。 莫罗怎么那么大的胆子,跟随着朱祁镇回到京师? 甚至在回京的路上,比朱祁镇都表现的更加刚强,无所畏惧。 直到夜不收将消息传回来,朱祁钰才知道,原来漠北的环境如此的恶劣。 即便是回到京师龙潭虎穴,九死一生,她也要搏一搏,让孩子像个人一样,活下去。 而不是脸上全是麻斑,经年累月的不洗脸,手指和耳朵里都是黑灰,说不定哪天死了也不知道在哪里。 莫罗算清楚了个账,这个孩子在京师,活下来的几率比漠北更大。 莫罗显然赌对了。 朱祁钰继续说道:“贫穷无疑不会鼓励生孩子,但是也无法阻止生孩子,但是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抚养。” 朱祁钰再次抛出了一个问题:“你们知道养济院的孩子,长大成年的有多少吗?” 养济院,是大明善政之一,朱祁钰之前在太常寺墙外,听到唐云燕弹唱帝姬怨之前,看到顺天府的衙役们抱走了在街上冻的发僵的乞儿。 群臣再次沉默,这个问题,十分的突然。 陛下这问的和之前的问题,风马不相及,聊着劳动报酬,怎么突然扯到了养济院孩子成活的问题上了? 他们毫无预习过。 于谦坐直了身子十分确信的说道:“十之三四。” “前些年臣回京专门去了养济院,问过一次,若是冬天给够柴薪,则至少半数可以成丁。” 朱祁钰点头说道:“此乃大明善政。” 于谦说的很对,错非爆发疫病,否则这些养济院的孩子,比草原上的孩子成活率,还要高许多。 朱祁钰继续说道:“丰厚的劳动报酬,可以获得更多的粮食,增加百姓的体力、改善生活的状态、对日后抱有期许,丰衣足食,让孩子读书写字生活便有了盼头。” “劳动报酬充足,则百姓能够显著的改善他们对子女的供养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