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百零八章 国家用人之道 (第2/4页)
里都去了,唯独没进大同府,而是在阳和县,见了见岳谦之后,便去了东胜卫。(九十九章) 【目前用下来,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,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,超100种音色,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,huanyuanapp. 换源App】 于谦不是怕了石亨或者石亨在大同旧部,而是怕石亨的旧部突然犯浑。 彼时大明风雨飘摇,京师总督军务和京师总兵官再闹起来,不是给瓦剌人看笑话? 一如当初蔺相如在小巷子里,跟廉颇碰到,蔺相如立刻让路,只是在防止秦国的两虎共斗,其势不俱生的毒计得逞罢了。 彼时秦国毒计,离间蔺相如和廉颇,蔺相如得知之后,在朝野中处处退让,就是防止两虎共斗的局面发生。 于谦是非常公私分明的,公是公,私是私。 所以,于谦说陈汝言不堪大任,那估计就是不堪大任了。 其实朱祁钰也知道,这陈汝言也就是个平庸中人罢了。 和于谦、胡濙、金濂、王直、俞士悦、石璞等人同台,就连陈循,陈汝言都比不得,至少陈循能把道理讲明白,虽然他的道理不一定都对。 陈汝言,只会人云亦云。 朱祁钰点了点头说道:“那这通政使,于少保可有人选?” 兵部的事儿足够多了,再多一个通政使的事儿,于谦的心力怕是熬不住。 于谦想了很久,才说道:“王文巡抚地方十余年,可堪用暂代通政使,本来都察院就于通政司诸事有重叠。” “臣以为,最合适的是从掌令官中遴选一位,他们比臣等更善于跟百姓打交道。” 朝中得有个掌令官的话事人,但是眼下掌令官的资历尚浅,再等几年,等到掌令官们真的成长起来,就可以让掌令官遴选。 于谦这么说,是有他的道理的。 为何煊赫一时的通政使,本来位居大九卿之首,掌受内外奏章、敷奏、封驳之事的通政使迅速败落? 其一是稽戾王以幼冲即位,三阁老杨荣等,考虑稽戾王圣体易倦,因创新制,每日早朝,只许言事八件。 稽戾王既壮,辅国三杨,相继卒亡,但是无人再言复祖宗之旧制。 为何无人再言复祖宗旧制呢? 闭塞言路这种事,有的时候不是擅权的宦官王振在干,一些个朝臣,也存了些蒙蔽圣听的心思,陛下不提,他们根本不谈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