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诚的挽歌 (第2/4页)
。赴水火兮,敢迟留?” “上报天于兮,下救黔首!杀尽敌寇兮,觅个封侯!” 悠扬的歌声在旷野上传了很久很久,随行的军士低声跟着哼唱着,一曲忠魂的挽歌,由于谦和勇字营,肃穆的唱给了大明牺牲在土木堡的将士们。 大明与瓦剌有血海深仇,这五十万的壮丁,五十万户,家家户户都有血仇在身! 此仇不报,大明长恨无绝!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?虽百世可也! 于谦祭奠了土木堡惊变中殉国军士之后,翻身上马,奔着阳和而去。 阳和! 大同府西门外的一个小县城。 朱祁镇出兵之前,大明的英国公张辅,直言上谏,旱气未至,不宜行军,但是朱祁镇不听,行至阳和,天大雨。 八月的大雨往往伴随着狂风阵阵,七月从京师出发的大明军,只备有夏衣,滂沱大雨骤至,狂风之下,士卒饥寒难继,军中大疫横生,数万军士,埋骨于此。 于谦勒马停驻,翻身下马,眼中的悲怆更甚,他再次洒酒祭祀,幽幽长叹一声,道不尽心中凄凉。 这是做了多少孽啊。 于谦祭祀之时,大同府总兵官郭登闻讯,驰骋快马,赶至阳和高坡,见到了于谦。 “出使瓦剌的使团到了吗?”于谦祭祀完了之后,目光眺望着北方的皑皑白雪。 “回少保,已经到了。”郭登赶忙俯首说道。 于谦点头说道:“让岳谦来见我,我就不去大同叨扰了,交代几句,就去东胜卫看看,陛下催的急,我着急回京。” 于谦和岳谦聊了大约半个时辰,才互相长揖告别。 岳谦已经做好了效仿小明王旧事的准备,弑君这件事的结局,在大明,廖永忠的例子就在前面摆着,但是岳谦却没有推辞。 风潇兮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 于谦给岳谦一壶好酒,权当践行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