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陈桥到崖山_成吉思汗篇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成吉思汗篇 (第2/4页)

蒙古人是以部族为单位、以血缘家族为维系。以部落首领的勇武为凭籍。这很有效,可弊端也多。如首领一旦战死,则部族立即失散,从而被吞并。成吉思汗把这些都废除了,改以“千户制”具体方法是把所有部族打散。每十户设一个十户长、十个十户设一百户长、十个百户设一千户长。由下至上,层层隶属。全国共有95个千户。同时那些归附成吉思汗的部落如宏吉剌、汪古、斡亦剌、亦乞列思等部落的首领获准可仍统领本部人民。千户长都是世袭的,但是必须经过大汗亲自任命才有资格上任,同时也可由大汗将其罢免。“千户制”完全取代了原始氏族部落组织,它既是大蒙古国的军事组织单位、也是行政管理单位。在千户长之上分设左、右翼2个万户长为最高长官。所有千户(分封给诸弟、子的除外)都归这两个万户长管辖,这两人直接对成吉思汗负责。他们是蒙古战神木华黎、铁木真穷困时结识的好朋友博尔术。铁木真对他们说“国内平定。汝等之力居多。我与汝,犹车之有辕,身之有臂也。汝等切宜体此。勿替初心”

    2建立怯薛机构。在与乃蛮决战之前,成吉思汗就开始着手建立起未来威震万邦的蒙古军制的基础。独裁者必须要有完全忠于自己的军队。在蒙古,它叫“怯薛军”即护卫军。它起源于氏族社会崩溃过程中出现的伴当,蒙语称“那可儿”最初的怯薛军由80宿卫、400箭筒士、70散班组成。建国后,成吉思汗将其大为扩充,由1000宿卫、1000箭筒士、8000散班共10000人组成。人员从各千户、百户长及蒙古白身人的子弟中选拔。这其实就是人质,成吉思汗直接掌握这支最精锐的“质子军”以此来牢牢控制住大蒙古国!怯薛军以守卫大汗的金帐和分管汗廷的各种事务为职责。规定宿卫值夜班、散班和箭筒士值日班,分为四队轮换,每队三昼夜。故称“四怯薛”分由四位开国元勋即四杰:博尔术、木华黎、博尔忽、赤老温及其子孙世袭四怯薛之长。

    3设置大断事官。建国前。铁木真曾任命异母弟别里古台担任断事官。建国后,他任命母亲诃额仑的养子失吉忽秃忽为大断事官。所有判决的案件。都由大断事官登记在青册上,任何人不得更改。大断事官实际就是大蒙古国的最高司法行政长官。也被称为“胡相”

    4制定札撒。札撒是法令、命令的意思。成吉思汗决定对氏族部落时期的习惯性法进行一次大的整理编撰,成为成文法。当然,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。当时大蒙古国内也没这种人才。要直到13年后,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的前夕,《大札撒》才最后编订成功。

    5创制文字的前期准备。成吉思汗在灭乃蛮时,曾俘虏乃蛮的掌印官塔塔统阿。见他怀抱金印,就问此物有何用处?塔塔统阿回答“出纳钱谷、委任人才,一切事皆用之。以为信验耳”成吉思汗很感兴趣,于是命他准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