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符离之溃篇 (第3/4页)
战的张浚第一时间确认:这是谣言!他坚定不移地拒绝相信! 可当夜,残兵败将就逃了回来,尤其是李显忠出现在他面前,当面向他陈述战况历程…张浚茫然!一生经历过富平惨败、淮西军变的人,心理足够承受任何打击。可失落难免!晚年的他最后精心谋划的北伐大计,居然是这么铁血又荒唐的失败吗? 太超现实?也太荒诞了吧?可事实摆在眼前!他只有任命刘宝为镇江诸军都统制,紧守长江防线。自己在泗州抚慰将士之后回到了扬州,然后上疏自劾,写奏章向临安请罪。这是必须的,作为隆兴北伐的主导者,他必须为失败负责! 张浚清楚明白:此时。战场已从前线转移到了后方!那些该死的主和派定会不遗余力地搞破坏,清算之前旧怨,出卖国家利益。达到继续过蛆虫般的苟活日子…一想到这,张浚又忍不住鼓起斗志。他真的不想就此罢手!试想他请罪辞职一方面是为失败负责,可从另一角度来说,是他打了败仗一走了之,留下烂摊子让皇帝收拾…爱名如他,怎能如此? 符离之溃的第二天5月25日,没证据证明宋孝宗赵昚是否知道了前线的最新战报,他于这一天下诏亲征! 27日,宋孝宗封富察特默、大周仁、萧琦这三位投降的金军将领为大同军节度使、彰*节度使、威塞军节度使。 6月4日。王大宝弹劾汪澈督师荆襄,不能节制,坐视北伐失败。于是汪澈被罢参知政事。 而对于张浚的问题,皇帝的回应是绝口不提责任,反而全力辟谣。明确表示目前边关战事仍由张浚一人全权负责,皇帝与张浚同进共退,始终如一“今日边事,倚卿为重。卿不可畏人言而怀犹豫。前日举事之初,朕与卿任之,今日亦须与卿终之”张浚既感且愧。至此只有拼死向前、将身许国这一条路走了! 张浚命魏胜守海州、陈敏守泗州、戚方守濠州、郭振守真州的*。在淮南东路的高邮军、淮南西路无为军的巢县布置重兵,滁州的天险清流关更是要守住。水军在淮阴集合、骑兵在寿春集合,淮南各地的防备全部动员起来! 事情如真是这样发展的话。还算不错。哪怕打了败仗,但君臣一心也可共度难关。可张浚太小瞧经过秦桧调教后的主和派官员了,这帮人早已超越了北宋的前辈们。与他们相比,连蔡京那辈人都已落伍… 宋史造谣之风自此时起!前面造谣也曾搞出过些经典桥段,如宋神宗、王安石、司马光、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