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陈桥到崖山_苗刘兵变篇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苗刘兵变篇 (第3/4页)

强敌当前。你们要我一老太婆抱着2岁的娃娃决断军政大事,怎能号令天下?敌国知道有这种事。会更轻视欺凌我们”言外之意:这么搞大家都别想好!

    有道理,可惜苗、刘顾不得那么长远。眼前骑虎难下,谁还想着以后?他们再次强调定要孩童登基、孟氏主政,这事没得商量!

    陷入僵局…孟氏没像赵构那样要么硬顶、要么软蛋。她有第三条路走。转过头来看着首相朱胜非“这时正要大臣做决定。相公您为什么一言不发”历史证明:这句话是决定性的!赵构在罢免黄、汪后第一时间把朱胜非提到首相的位置上。原只是把应急品当过渡品用。却没想到这是他的急救包。如没这人,南宋的历史就会被改写!

    这时朱胜非什么话都没说。而是转身走回了城里。那样子真像是黄潜善、汪伯彦的接班人。遇见事就躲,一句话都不敢说…

    他成功迷惑住了苗、刘叛军。从这时起:他们认定这个人是懦夫孬种,不必在意。可实际呢?稍加一句:朱胜非的业余爱520小说。当时是宋朝,各种污秽糜烂的明清小说还没问世。能看到的都是唐朝作家写的…唐代小说写的是传奇、热血、仇杀、信义,就算是情爱,也定会惊天动地。一个人每天脑子里装着这些,做出的事也就可想而知了…

    朱胜非悄悄找到赵构,说他刚才跟叛军里苗傅的一心腹死党叫王钧甫的聊天来着,王钧甫说“苗、刘二人忠心有余,学识不足”赵构躲在柱子后边。疑问的眼神…

    朱胜非很低调地解释“这可理解为以后会有转机”

    学识不足,是说缺心眼?赵构有点明白了。两人再悄悄聊了一会,由李邴起草了一道诏520小说里全面同意叛军的要求,从即日起。孟太后垂帘听政,皇太子赵旉升级当皇帝(史称明受皇帝)宋高宗赵构退位且立即搬出皇宫,到显宗寺里借宿。凡叛军点名的太监全都流放,一个不留…

    叛军全面接管杭州城,在苗、刘看来,老太婆当权,小婴孩上朝,赵构退位躲进和尚庙里,太监们一个个被流放出城…我们真是威风凛凛啊!之后还要再干点什么呢?

    恩!对了!我们要给自己升官!苗傅做武当军节度使、刘正彦是武成军节度使。之后要给同事们定定性。6日,韩世忠、张俊等人一律给了一大堆的头衔。同时命张俊带300大兵即日启程,回西北秦凤路老家去…其他人以此为例,不管是升是降,都一律不许靠近杭州!

    10日,升王孝迪为中书侍郎、卢益为尚书右丞,为奉大金国信使,辛道宗、郑大年2人为副使,出使金国去谈判…

    做完这些,苗傅、刘正彦觉得江山已定,可安安静静享受人生了。却不知他们已办了件最失策的事,错到连补救都来不及!他们现在干的事,可用一句话概括“挟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