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赵构转变篇 (第2/4页)
。他也随着赵构渡河,并以2千人力破金军30余寨,把赵构安全送到大名府,不过他此时带着满腔愤怒!他要进攻、要战斗、要不惜一切代价杀进开封城去!解救他的皇帝、拯救他的同胞、斩杀他的仇敌!这些。他定要做到,不惜一切代价去做! 这是他和赵构的最大分歧。屁股决定大脑,坐在什么位置上想什么事,赵构作为赵宋唯一一位纯血正统继承人,怎能“不惜一切代价”呢? 于是一场激烈争吵爆发!宗泽主张立即率军直趋澶渊古城、攻击金军外围、解救开封都城!汪伯彦一点都没说这有什么错,只是强调做事要量力而为,现在最重要是“且先安泊得大王去处稳便”在道理上看,似汪伯彦说得没错?时刻都为大首领着想嘛!首领在,才名份在,一旦赵构死了,还有什么宋朝呢?但发兵打仗,都是为老赵家争天下,你自己不出力、不露面,找个安稳地方先躲起来,谁还会出力呢?你想一切都搞定后出来摘桃子、捡现成,有那种好事吗? 宗泽怒火攻心,从这时起,他看清了赵构的本质,这和当初主动为家国分忧、去金营当人质的一面是多么不同啊!一个人怎能在这么短时间里差异这么大?这疑问不止在他心中,更萦绕了几百年无数中国人的心里。为什么呢? 这场争吵的结果是宗泽率军向开封冲击,且对外宣称赵构就在军中。另一方面,赵构、汪伯彦、耿南仲等继续往更东方的郓州跑去… 很窝火、很悲凉吗?这还只是表面。这件事的实质是:由于宗泽的坚贞勇猛、不妥协,他远离了大元帅府,所以也没法参与各种国家大事的制定… 这时的大名府是一转折点,“天下兵马”分成了两部分,各自奔向自己的目标,怎么看怎么像是分道扬镳… 一部分是宗泽率领的,队伍力量很弱,只有几千人。除他自己外没什么名人。他们去进占澶渊,收复开封… 另一部分由大元帅阁下本人亲率,部下文职官除外,武将栏里威名赫赫,尽是历史上的闪光点:张俊、苗傅、杨沂中、田师中…稍后还有刘光世加入,这个阵容,只要再添几个,就是南渡后的全部配置… 2日,完颜宗翰有了新要求:今天见面,但得有宋朝所有上层人物在场才行,尤其太上皇赵佶!他是这次战争最主要的责任人,他不在场怎么可以?赵桓死活不同意,他恳求了很多次,终于让金人收回成命… 条件谈妥,开始布置会场。也许是灭辽国时耶律延禧太不配合,一个玩命跑、一方使劲追,搞得像打猎一样,实在太不庄重了!所以完颜宗翰想换个口味:他派人把青城斋宫屋脊两端的鸱尾用青毡裹住,墙上有龙形壁画的地方都用帏幕遮住,面向北摆上香案,才让赵桓出来亮相。 宋朝君臣站在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