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陈桥到崖山_太原陷落篇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太原陷落篇 (第2/4页)

军羸卒,死战到底。一条街一条街的逐街巷战,天佑勇者,最后他竟突破重围,杀到了城外。希望再次闪现,可惜不远处是汾河…金军追了上来,不过他们仍失望了…

    王禀跳进汾河,宁可淹死。不落敌手!当他的尸体被打捞上来后,人们发现他背着一幅画像,展开来,发现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御像…赵光义重用文人,而文人王禀也给了他最直接的回报!

    关于王禀,还有一点要说:王禀之孙王沆在太原落城时尚年幼。幸赖王府忠厚老仆救出,从青州铜川乞讨南下,栖居于南宋临安盐官县长平乡,结草为庐,苦耕勤读。刻苦自励。4年后,宋高宗嘉其忠节,追封王禀为安化郡王;令其孙王沆袭爵,赐第盐官(今海宁市盐官镇安化坊)。王沆就是海宁王氏始祖。王沆的29世孙便是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。而如此忠贞英勇之王禀,蒙古人修的《宋史》竟不为他立传。这让王国维愤怒!他感于先祖的忠义,专门在他的名著《观堂集林.史林》中为先祖王禀作传!建议大家可去一读。而在先祖王禀自沉汾河整整800多年之后的1927年6月2日,王国维向朋友借了5块钱,雇人力车至北京颐和园,于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!从其遗体衣袋中寻出一封遗书“送西院十八号王贞明先生收:五十之年,只欠一死。经此事变,义无再辱。我死后当草草棺殓,即行藁葬于清华茔地。汝等不能南归,亦可暂移城内居住。汝兄亦不必奔丧,因道路不通,渠又不曾出门故也。书籍可托陈吴二先生处理。家人自有人料理,必不至于不能南归。我虽无财产分文遗汝等,然苟谨慎勤俭,亦必不至饿死也”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为何自溺,至今仍争论不休。一般有所谓的“殉清说”“逼债说”“性格悲剧说”“文化衰落说”等,但我认为:其31代先祖王禀的忠义之风无疑对王国维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!

    展开宋朝地图,黄河北方是三路并排,从西到东分别是河东路、河北西路、河北东路,简单说:完颜宗翰负责河东路,太原陷落,整个河东路随之崩溃,完颜宗翰得以直扑黄河!

    另一边,完颜宗望负责的是河北西、河北东两路,而他的难度实际应是比完颜宗翰大了不知多少!首先他得攻破中山府?北方三镇:太原、中山、河间这3座城一字排开,在北方大地上连成一条防线,河间在最东端,它太远了,和这次战争没关系。而中山府位置最关键,它在中间,如它稳定,会让金军进退两难。而完颜宗望在中山府之后还有另一块硬骨头要啃:仅次于北方三镇的重镇真定府!上一次,他是什么都没管,直接杀过黄河,扑向开封城的!那么这次呢?

    太原城破之后,又一位两宋之交的大人物走上了历史舞台——磁州知州宗泽!磁州在真定府之南、太原府西南、黄河以北。这时,宗泽准备坚守磁州,在河北大地上再建一个据点。并且上奏“从真定府一直到黄河,这南北一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