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隐相登场篇 (第4/5页)
而书籍给了他别样的魅力和机遇,赵佶注意到了他。皇帝是寂寞的,走出宫门来到朝堂,有大臣陪着,这些大臣和他受同样教育,能陪他玩。如蔡京,琴棋书画无论哪一种,两人都有共同语言。可回到宫里呢?都是些耀武扬威的阴阳人,搞得不伦不类。长此以往,赵佶的雅皮生活怎样完美?梁师成添补了这份空白! 他先是稍微流露出点文采,让赵佶有了点好奇。渐渐地再多露些,赵佶把他升级成了玩偶,带着他在皇城里四处转转,随时聊天。时间再长些,赵佶发现这太监的底子探不出来,居然不止是稍具文采,连国家政令也难不倒他? 这就很难得了,以外面大臣为例,培养过程是很长的,先是基础教育,从孔孟之道学起,到科举成功成为朝臣,这只是开始。之后还要接受公务员的规范进修,才能接手具体工作。以写奏章为例,在格式、内容方面,就和科举考试完全不同! 一个太监居然无师自通,有了这种能力?真是太惊喜了!赵佶意识到这是让他跳出文山案海、全身心扑进艺术花园尽情遨游的天赐良机。想一想多完美:一太监能按他意思批奏章、写回复,写得又快又好,只有好处、没半点危害?能有什么危险?宋朝祖宗家法是所有朝代里最完善细致的,而赵佶本人青春年少、身体健康,无论从哪一点计算,这太监都只是台人肉打字机而已! 可赵佶这下失算了!梁师成每天工作之余都会多临几张字帖,直到精益求精、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!而字帖就是赵佶的瘦金体御笔! 宋朝在根本点上乱了!皇帝的圣旨居然被造假!想一想:这样一来,有多少国家政令成了梁师成的个人意志?他几乎不需要犯罪同伙,就拥有了和国家平起平坐的权力! 看到这,很多人会皱眉:宋朝政令机关层层叠加、互相牵制,尤其圣旨御笔这一关,是当年赵匡胤、赵普最用心的地方,防的就是有人作弊或君王昏庸!如一道圣旨的生成。 先是中书省里的宰执们针对下面报上来的事做出判断,写个草稿呈交皇帝。皇帝审批后把处理意见交回给宰执,宰执合议做出结论,再交给翰林学士或知制诰写成正式公文。这其间,如翰林学士、知制诰觉得有问题,他们还有权力驳回,拒绝书写! 这样的严密流程是历朝历代最完美的。区区一死太监敢搞鬼?纯粹找死!且圣旨根本不是由皇帝写的,太监就算想搞鬼也无从搞起嘛? 呵呵!说到这,就不得不说:这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