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尘漂泊_10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10 (第1/14页)

    

10



    六十

    离开老同事们后,何胜亮又回自己当年下放的知青点去,当年他是骑自行车用五个小时骑到山背面的下放知青点,现在那里已经通了公交,于是他坐公交到了杨树村所在的港湖乡,一下车,他惊呆了,简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,那里已经是城市化了,看不到丝毫的农村的景象,多方询问以后,他终于找到了杨树村,这里过去的青瓦土房都变成了钢筋水泥的二层小楼房,放眼看去,看不到农地,只有少数几块菜地。村里看不到老人,利用记得的姓名,经过询问小孩才找到老人。当年的老会计杨林祥已经90多岁了,生产队长也有80多了,脸上深深刻着岁月的沧桑。乡亲们也认不出何胜亮,一说起自己的名字,他们才恍然大悟。当年的房东女儿杨翠妮说,胜亮啊,当时你是住在我家里啊,现在我女儿也在深圳哦,他女婿开公司呢。何胜亮说,乡亲们现在生活都不错啊,他们说,是啊,当年憧憬城市的生活,那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,现在我们这里已经变成了现实,你看那500米外的好几栋30层的高楼,那就是政府给我们的拆迁补偿,正在装修,我们这里已经成了县城一个街道了,旁边就是这个城市的高铁站。整个这一片都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。何胜亮问,那没有地了,乡亲们怎么生活呢?老队长说,现在都是靠出外打工啊,再说附近有一个大酒厂,就是有名的春酒品牌,村里人一半在那打工,原来是国有,那书记改制成了老板,现在是湖北十大富豪之一呢。我们在这里打工,收入也比种地好多了。土地早都被政府征收了,只剩下一点菜地。他又问起一些当年的乡亲,好几个都去世了。当年的妇女队长杨大珍听说何胜亮来了,连忙过来看他,何胜亮看到她也老了,当年的美女变成了现在满脸沧桑的老太婆。杨大珍说,小何啊,我们村那个杨红莲和杨连强也在你们深圳呐,你知道吗?何胜亮说,哦,我不知道。杨大珍说,他们结婚后去深圳好多年了,她在深圳还出了名呐。何胜亮说,深圳太大,我没有听说过啊。杨大珍娓娓道来,说出杨红莲在深圳的一段故事。

    原来,杨红莲和杨连强随着那些年打工的浪潮来到深圳。家里的田地由公公婆婆耕地种植,农忙时他们也会回去帮忙。夫妻俩先是在电子厂里生产线流水线上当工人,后来两人商量,不能在一棵树上吊着,于是杨红莲就到深圳的新洲村里开了一家餐馆,取名红莲餐馆,   小餐馆以湖北菜为主,儿子杨小宝12岁了,在附近上小学。

    和所有出门打工的农民工一样,他们的目的也很单纯,就是为了摆脱贫困,多挣点钱,改善自己的生活。

    他们住的新洲村,是在典型的农民房区域。原来深圳当地的居民利用自己的宅基地,将这个房子由2层3层逐渐扩建到了10层,还带有电梯,房与房之间的间隔只有一米,所以俗称叫握手接吻楼。在成片的楼房之间,有几条很狭窄的街道仅仅宽三四米,街道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