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2 (第14/15页)
湖的围垦。那是整天人拉肩挑,挖土筑堤,和民工们一起住在一个废弃的猪圈里,几千人大部分是住在用竹和芦苇搭的棚里,他和知青林继放同住一个圈,铺上草,铺上被子就那么凑合地过,一个月不见油就靠吃红薯干,白米饭加萝卜干,萝卜干是从当地农民家买来的,他们将当年的萝卜洗干净,晒得半干切成小块,放在一个大坛子里面加盐腌制,拿出来是又脆又甜又咸,那个味道,何胜亮至今觉得赛过佳肴。从来不吃肥肉的何胜亮,在快完工时,工地奖励民工,杀了几头大肥猪,他在会餐中居然一次吃下一斤油腻腻的肥肉。晚上,没有灯光,在月光下何胜亮唱起抗战老歌:日落西山满天霞,对面山上走来一个俏冤家,眉儿弯弯眼儿大,头上插了一朵小茶花,哪一个山里没有树,哪一个田里没有瓜,哪一个男子心里没有意?要打鬼子可就顾不了她! 庄稼一枝花,全靠肥当家,那时化肥很少,主要靠农家肥。一个人如果一天能够收到30斤猪粪,就相当于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分值,人粪价值要高一倍。何胜亮清楚记得,多年前,在大院的厕所曾经有一次发生过死人事件,那时的城市厕所都是附近菜农包收粪的,由于粪便是最好肥料,所以经常有远处农民来偷粪,死的就是个农民,他乘夜色来厕所偷粪,但不知道粪坑中有有毒的沼气,下去几分钟就被毒死了。 有一次,队长组织全体青壮劳力去距离20多里地的一个猪场偷粪,组织得很严密,事先派人侦查好位置,到了夜里12:00,队长率领全村男女青壮劳力浩浩荡荡,长途奔行20余里到那个猪场,何胜亮也参加了行动,回到村里已是凌晨三点多钟,那时也不觉得猪粪脏臭,直接用手抓,有蛔虫也不害怕,到田里施肥也是用手抓晒干沤熟的粪往田里抛。一粥一饭真的来之不易,何胜亮以后从来不浪费一粒粮食,并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。 农村的生活是艰苦的,那时没有天然气和石油气,主要烧稻麦草以及上山砍柴来烧火做饭。有一次,秋天刮大风暴雨,将屋顶的瓦掀翻了,铺盖全部湿透,连做饭的锅也被砸破。人性的温暖在患难中表现出来,乡亲们把他和其他知青接到自己家里,嘘寒问暖,鼎力相助,那个场景他永远想起来倍感亲切。 这南方的农民农闲时,往往要到山上去砍柴,因为靠田地里的稻草麦草是不够生火做饭的,也便于冬季烤火取暖。那天是个晴朗的日子,队长又带领全村的青壮年劳力,去黄金山上砍柴,何胜亮也跟着去了。那要走二十多里的山路。到了山上,队长就说,各人分散,给你们三个小时,下午5:00在这里集合回村。这时已是隆冬,树叶早已枯黄,他们各自寻找那些树木比较多的地方去砍柴。何胜亮一半为砍柴,一半为了好玩,他就在山上到处转悠,选那些枝条比较细,好砍的地方,他也挑不动,农民要挑一百多斤,他最多也就挑个六七十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